新闻中心 机构动态 媒体视角|从激情有余到专业成熟
媒体视角|从激情有余到专业成熟
日期: 2018-05-11 来源: 戈友公益基金会

640.webp (5).jpg


发于善心, 走向专业


如果没有那场地震,2008年5月12日,对程雯来说,可能只会是一个普通的忙碌日子。那时,距离当年的“玄奘之路”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开赛只有一周时间,本身是企业管理者,也参与赛事组织工作的她正筹备比赛的各种细节。地震发生后,许多报名者跟她说:“我们与其背着行李去戈壁徒步,不如去灾区做志愿者。”这些队员,是全国各个著名商学院的学员,其中绝大多数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。“我当时很理解他们,我内心和他们有同样的感情,但有一个问题很关键:我们去了能做什么?”程雯说。


 尽管没有组队去灾区,但程雯和同事们将当年的戈壁挑战赛组织为赈灾义赛,号召参赛者一边徒步一边筹款,为灾区募集到了30多万元善款。那段时间,赛事的核心组织人员一直在思考:戈壁挑战赛是为了让参赛者领悟坚持的意义,那我们怎样在救援中出一份力,给危急中的人们以力量,让他们坚持?  参加比赛的“戈友”们的决定是,自愿发起中国第一支企业家志愿救援队。在2010年玉树地震等灾害中,这支企业家志愿救援队参与了现场救援。

 

提到汶川地震对自己的意义,程雯告诉《新民周刊》记者:“它让我突然发现,我所拥有的一切并不是那么‘理所当然’的。我应该抓紧时间,去做一些该做的事。”实际上,有许多和她有相同感受的人,都和她做出了类似的选择,在这场巨灾之后,选择了投身公益。


 640.webp (2).jpg

以灾害事件触动成立的公益组织最初多以紧急救援为方向,随后如何发展,是公益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。  2011年9月,以救援队的团队和实践为基础,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正式注册成立,程雯担任理事长。  基金会成立后,她和同事们开拓了另一个重点投入的公益领域:教育扶贫。

 

程雯说,汶川地震中的一个故事深深震撼了她和伙伴们: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在地理位置上紧临着受灾最为惨烈的北川,地震发生后,全校2300多名师生在一分半钟的时间里全部安全有序地撤离到操场,无一人伤亡。这个“奇迹”源于校长叶志平的坚持,他想方设法不断加固学校里一栋有隐患的教学楼;从2005年开始,每学期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;规定每周二是学校的安全教育时间,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。  她感到,校长对一所学校的影响太大了,有好校长才能有好学校,才能让孩子们有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可能,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学校而言尤其如此。

  640.webp (8).jpg

以贵州黔东南州的一个叫“脚里”的村组起步,戈友公益基金会开设了“脚里学院”,派出支教老师,为落后地区的校长们开设教育理念、教育管理、领导力、组织行为学等课程  ,并让来自北大、厦大、中欧商学院等高校的名师为他们授课。  许多校长接受培训后说:“我又找到了坚持的力量、做教育的初心。

 

找到自己的专业定位,这是公益组织成长的重要一步。在汶川地震中,比较普遍的问题是一些组织激情有余、专业性不足,有的志愿者甚至沦为次生灾民。如同前述的戈友公益基金会一样,公益人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实践。